以下為今天看到的一個blog上的文章
引用自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zisak-1979/article?mid=581#yarttrk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........前略..........

自製遊戲....雜誌總編輯的親戚小孩做的。


 製作團隊只有3個人,而且分別只有17.18.19歲而已。

 
 這麼說來,遊戲本來就是個位數人數可以製作的東西。
 即使如此能實際做出格鬥遊戲的確也是相當了不起的呢。
 
 
具有優秀的實踐力的話,即使沒有雄厚的資本,
 沒有大量的人力,也不用去啥專門學校念相關科系,就可以做遊戲。
 重要的是知道怎麼做,以及明確的計畫與持續力。

 

 對於很多人來說,以要達成夢想的標準來講,對自己太好了。

 好到說想做什麼東西之前,要求有充足的資本,技術
 以及寄望環境支援足夠的資源。不然就不肯動手做。
 
 『我想要做的遊戲是個很大的格局,所以要有相對應的技術與資源
 否則就不會成功。事先知道不會成功的東西就不要浪費時間去做。
 好好的等待時機,條件充足之後再來動手。』
 
『因為我的條件不好,所以只能做到這樣而已。  要是條件更好,環境更好
    我才不會只做到這樣子而已。』

  完全同樣的環境條件還不是有人能做出一番成績。
 ....之前聽人的文章來說,『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很有格調』的一點。
 如果不是大作就不做,不完美就不做,不能被肯定不要輕易動手。

 不允許自己做出失敗作,並非自己要求完美,只是無法承擔做不好跟不受肯定的壓力。

 
 平均18歲的3人組就可以做出遊戲,雖然完成度並非可以匹敵DQ什麼的名作
 但是做出來這件事情本身,其實並不需要什麼嚴苛的條件。
 做出來賣不掉是市場要素(啊,人家還賣光了耶),但在那之前做不出來是自己的問題。
 
 ......其實漫畫也是啦。很多人都期望去日本念什麼漫畫系,
 以為去日本的優良環境唸了書,就會變的很會畫漫畫。
 那不過是一廂情願。很多漫畫家根本沒有唸過啥漫畫學院。
 甚至像樣的助手都沒當過,一樣當上漫畫家的也並不少。
 
 真的很想畫漫畫的人,應該在上漫畫學院的年紀之前,
 就已經畫過完整的作品了啦。即使是破破爛爛的,
 高中生就有條件知道一部完整的作品怎麼做了。
 
 如果寧可等那個出國留學,花大把鈔票念完語言學校
 再開始畫漫畫,那其實跟花錢買安慰劑吃沒什麼兩樣。
 說難聽一點,這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崇外心理,是給外國人賺鈔票而已。

 龍少年上的連載就有人是日本學成回來的,
 說真的,不講的話真的能看的出來有差在哪裡嗎?
.......後略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上文引用自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zisak-1979/article?mid=581#yarttrk

看完整篇文章後,我個人深有感觸
或許也是因為經歷相仿
曾經有過上述兩種想法的糾纏
也曾考慮過所有的一切
但我看完這篇文章接受到最大的訊息
就是做跟不做罷了
一個很老的也很簡單的道理
但是對照在自己的生活
不禁就會汗顏
我抬頭看著案頭上右邊自己寫下的字句
『所謂的"一生懸命"
是拼命去做,我,拼命了嗎?
不要後悔,努力不夠
加油!!!』
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吧?
乖,不要疑惑
加油吧


ps:我覺得出國還是有他的意義在
但所有的意義來自於行為的實踐
沒有行為的實踐,意義也就消失了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talbh0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